上次和父母一起过春节,大抵是八年前的事情了
坐飞机已经没有新鲜感了。想坐能躺下来的商务舱,可太贵,信用卡里的积分也吃紧。只好取中庸之道,坐了 Premium Economy – 超级经济舱。这次的超级经济舱,是全方位都比经济舱好的,空间大了许多,座位也舒服一些,至少比经济舱来得舒服。一个意料之外的好处是托运行李享受和商务仓一样的待遇 —— 可以第一批下飞机:以往我可能要等半小时甚至一小时,才能等到我的行李。而这次,不到 1 分钟自己的行李就出现在传送带上了。
机场依旧是浦东机场。下飞机就是 6 点了,回老家的高铁票并不富余,而且浦东到虹桥也要一个小时。无奈😮💨,住一晚吧。
不过也有意料之外的惊喜,去酒店的路上路过了 lalaport —— 对,就是有自由高达的那个商场。想起来上海还有一个初号机呢,回美国的前一天或许有机会再看看。
Gundam
把这张照片发到 ins 上,一些朋友还误以为我在日本呢(
亲戚也就那样。至少春节期间,和和气气地吃顿饭,聊会天。尽管老生常谈,会问我对象有没有,以后回不回国发展呢这种问题,不过他们也没恶意,我也就打哈哈应付过去了。毕竟也有 7 年了,一些好久不见的兄弟姐妹自然已在谈婚论嫁了,甚至也不乏在带娃的。
长辈谈起这些,少不了一丝欣慰和骄傲:孩子的终生大事终于定了。走的近一些的亲戚还会吐槽下结婚带娃是真地累🥱,真地费钱💰 —— 这点也不意外了,符合我对结婚的刻板印象。
上次和父母一起过春节,大抵是八年前的事情了。
之前碍于身份以及讨厌家乡的冬天,再加上对于春节也没什么执念,其实是并没有特别想回来。
变化在于,在上次回中国的时候,谈了一个对象,于是回老家过春节,自然是用来缓解异地所带来的焦虑和不确定。另一方面,父母似乎是用相亲的视角来看待我们的,觉得合适就可以双方父母会谈了。
我原本的计划是在春节期间和对象出去旅游的。但因为上述的原因,遭到了父母的反对。尽管我明白两个人的事情,并不需要父母参合,可我也明白结婚也确实是两家人的事情,两家人的父母早晚也要见的,早点见说不定能早发现点问题。于是和对象讨论了一下,还是约定初二见次面。对于这件事,我心里有一个底线:就只能是聊聊,不能真把婚事给定了。
至于谈论结果嘛。。。至少餐桌上是和气的。可在家里,父亲虽然觉得表现不错,但也发觉了问题:我和对象并没有准备好。我和父母间有一个误解:我以为就是吃顿饭了解了解情况;父母则以为我们谈得差不多了,可以出马了解了解对方家有什么要求了。可实际上,我和对象并没有准备好,包括连怎么解决异地的问题都没有。
也算好事,父母理解了我的忧虑,我也学到了父母为人处世一些方法,或者说是变得圆滑的方法。父母没有那么催了。
至于异地这件事,确实需要和对象坐下来仔细聊聊了。之前也没有很认真地思考这件事,只是在享受恋爱的甜与苦。
这里其实有一个矛盾,也就是上文的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看待我们的关系:因为大家都是快 30 的人了,如果真要考虑结婚的事,可能需要速战速决了,没有多少容错空间;可是,不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,怎么知道对方合不合适呢?
又不禁想起了朋友说的一句话:“你但凡以前谈过恋爱,也不会现在这样狼狈和迷茫”。确实,我的表白实在是冲动,没有想这么多,但凡有点经验,就可以避免现在诸多的麻烦。只能说,没料到自己会这么上头,当时的我就是单纯表达自己的想法,甚至确信对方会拒绝的。真地在一起的时候,充满了兴奋和迷茫。
两周的假期,把春节过完了。回美国的前一天,虽然在上海,可因为种种原因,没机会去看初号机了。留给下次吧,绝对会有下次的。
上海机场
在回程的飞机上,看完了《odd taxi》,非常有趣。其他时间,大多在听音乐和睡觉 —— 很神奇,虽然生物钟应该在白天,可在飞机上就是非常困。
从飞机出来的一瞬间,其实是有点 PTSD 的 —— 又回到了这个无聊的地方。在中国的两周里,尽管大部分时间在乡下,可也是很有趣 —— 似乎总有些新鲜的事。转念一想,也许就是新鲜感吧,再多待两周,也还是会厌倦的吧。
过了一两天,整理好自己的思绪,虽然依旧有些不满,但身心已经好多了。或许充沛的阳光真地有奇效,也或许是现在又有了很多独处的时间,总之,按部就班的工作,下班后,继续折腾自己喜欢的事情,似乎也没那么无聊了。